这坎坷的经历,我觉得还是记录一下为好,不然再过俩月就该忘了。我当然不会把这个写到什么知乎上给别人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只是给自己留个纪念。
这篇记录可能和网上那些光鲜亮丽的经验贴不太一样,因为我会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比集邮,收割offer要重要得多。
#0
当微机原理开学回来考完了以后,其实就已经进入套磁的准备阶段了。得益于上学期我和同学的设计,我在大三下学期只用选两门不考试的水课(学院选修),所以其实整个一个学期并没有什么事情。但这其实也有很不好的事情,即我的“专业课”非常“贫瘠”。
回到当时,我其实一直都没有什么目标。我知道有些人是受那些知乎上的贴子“激励”,从而也想保研清北华五;或者他们的家离某个名校很近,高中时候某校是他们的梦校等等,然而这些条件我都不具备。我也知道自己没啥天之骄子的禀赋,甚至让我去清北读我都不敢读,我感觉我不一定能顺利毕业,以及那里的同辈压力可能会很窒息。所以我对“title”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情结,但“title”这点在后面的几个月里还是会来折磨折磨我。但好在,前三年里的科研经历,让我对“读研以后会发生什么”还是有一些轮廓的,所以我得以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然而,我当时其实也只是出于很朴素的情结(逃避就业)去读研,我其实并没有那么的有“热情”和“动力”。
然后,就是我的个人情况。我的主干课排名极其拉胯(11/35, 31.42%),机试刷OJ水平为0(炼丹炼的),只有水分很大能被一眼顶真的科研经历可以去套磁,竞赛经历也都乏善可陈。但发了一手烂牌也得打呀,所以基于个人情况,以及自己保守的性格,我的套磁非常的拘谨。现在看来,可能白白送掉了很多机会。同时,夏令营填报时,我直接就避开了任何需要机试,笔试,初筛卡排名的院校。我其实一直到写这个blog,决定彻底宣告结束的时候,都没有复习过专业课,或者成系统的准备机试。这可能是一种习得性无助——“本来排名就烂了,复习专业课也没用,所以就不复习了。”
#1
由于一个酝酿时间很久的计划,我4月份第一封邮件就是给一个CUHK CSE的方向不是很热门的佛系教授发套磁,CUHK CSE别的老师我是发都不敢发的。很出奇的是,那位老师当天就回复了我,然后让我加微信,拉了个腾讯会议。我当时非常的慌张,我的电脑甚至没有摄像头。我的“话术”也不是那么娴熟,所以可能没有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但这老师乐意面试我,已经给当时的我莫大自信了,老师让我好好准备提前批。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是:投递港中文提前批的候选人太多了,于是CUHK CSE的committee直接放了一批人面试豁免(其中就有我,所以我之前无力地学数据结构和准备英文问答也正好没啥用了,本来就没学进去多少。),让直接联系老师。然而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位老师收到了大量的套磁信。在一众985+论文+国奖的学生里挑花了眼,现在我还在waiting list呢,所以可能是无缘了。
然后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北航电院的老师,因为北航是我高中时候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北航的计科院是强com+机试+面试拷打八股,我根本就没考虑过。所以我就把目标转移到了北航电院,有个之前跟我做过的东西一模一样的实验室。我发了邮件,老师非常愿意跟我聊一聊。聊的很开心,但老师大概是猜到我最后不会来,所以也没有给什么承诺性质的话语。据我了解我所在的实验班之前的一位学长,比我的排名还高(8/39),在最后还是被卡rk整成直博了。以及北航电院没有夏令营,只在8,9月份有预推免,所以算是“来自未来的邀约”了。
#2
后面又进行了一些套磁,主要是找能跟“human motion”挂钩的老师。但其实在这段时间(4月份,5月份)的时候,我其实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其实完全没必要找方向贴合的,一是少,二是对老师来说其实加成不是很大。后来我也意识到,相比于2D vision的很多刷点式的任务,3D vision才更有…希望。而本科时候都攒出3D vision方面成果的人很少,但老师并不会因为这个就直接滤过。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一事一例的,没那么绝对,但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
我观察到北深好像新入职了一个老师,这老师其实并不是“真·新入职”,是从别处跳槽到这儿来的。我当时看方向很契合,就给他发邮件。他回了,然后加微信,面试。但整个过程中他总以“北大老师”自居,来压我:“联系我的光985的第一名就快10个了”,“西电不是985吧?”。我不是很理解,以及我发现他和北大信工里一个名声不太好的导师确实有关系,应该现在是上下级。
我进一步了解了以后,发现课题组需要打卡考勤,以及……确实和研控等地方搜集到的信息一致。其实就比较麻了,也就不太想去了。他还安排了一个第二次考核,讲一下consistency model那篇论文,我也尽力完成了。
然后,非常巧合的是,我刷知乎看到了一个南京大学三维视觉实验室招生贴。我虽然看的不太明白,但感觉很厉害。我觉得如果是发到知乎上的招生贴,应该轮不到我。但我看见了“数字人”三个字,我鬼使神差的决定发一下邮件碰碰运气。非常意外的是,我居然打动了这两位年轻老师,他们并没有很在意我rk低这件事。其中一位老师甚至说我成绩不错(应该指的是简历里写上去的几门课),当时我说“老师,其实我这个排名是不可能入南京大学任何一个夏令营的。”,“没关系,我们会捞你入营的。”,这令人非常感动。为了以防我入不了营,那位老师还让我同时报名了电子学院的夏令营。
但当时其实是6月份,大多数学校还没有正式开始夏令营,所以其实每天也很焦虑,因为不知道老师的承诺是不是真的。比如当时我一个群里的人跟我说,南京大学的那两位老师其实海了很多学生(但他们好像没有触发填电院夏令营的这个支线,后来我才大概猜到原因。),以及我当时还在祈祷着天上掉馅饼——CUHK的那个教授把我收了。所以那段时间,还是给其他地方也发了邮件(TJU智算,ICT前瞻,ISCAS人机,NKU PCA lab,USTC 10 系,这些是我想起来有回复的,有些是石沉大海。)。
那段时间动不动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大作业什么的,来打扰计划。所以复习的事情基本就从未落实。时间基本就一天天过去,然后等夏令营开奖。
#3
6月底的时候,开始陆陆续续开夏令营。南京大学的老师告诉我,智科太卷了,没能入营(后来发现,智科院是入了80个,优营16个,跟绿群里的热度相比,这个入营人数和优营率真的逆天。)。但电院的营入了,让我好好准备。坏消息是,智科寄了;好消息是,智科需要狠狠滴拷打八股(离散数学,机器学习,等等),而这些本来我就没复习进去。
哦对,当时其实我还入了清深TBSI的营,我看当时报系统,不需要啥推荐信什么的,我就冲着一个0812开头的报了个直博。后来发现是TBSI的直博,据说这个的bar非常低,因为报的人很少。由于时间和南大电院冲突了,我就填拒绝了。
然后就是我第一次出这种旅游性质的门,然后我发现了一个,由于计划疏忽导致的非常愚蠢的失误:我订的酒店在仙林校区的背面,所以每一次我要进一次学校,或者出行的时候。我都得骑车骑差不多3~4公里,周围也没啥饭店,如果想在酒店里吃饭就靠外卖。但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正门对面,有一家麦当劳。在那几天里,我多次都在那里进食,俨然已经成为了我的复活出生点。从学校门口,骑共享单车回酒店的那段路上没什么车,还是比较惬意的。
然后是7月4号,上午课题组宣讲。院长介绍说,收到了2000多份申请,入营了300~400个,大概优营150好像,竞争比较激烈。
以及我意识到了一件事情:“我才是来者”,他们宣讲的内容包含电子信息里的“设计”,“器件”,“材料”,“通信”,我对此一窍不通,当时画风是这样的:
大厅里还有这样的”fancy-staff“,我其实不是很清楚这个东西可以做什么,但它看起来科技含量很高。
当时触发了一段非常尴尬的对话,联系的那位老师领我去见另外的西电学长和学姐,然后到了一位学长工位那里。“他好像不在,噢,他实习去了。“,我当时第一反应脱口而出:”研究生还能实习?“,引发了实验室里的笑声。”到时候就不放你实习。“
那天参观完跟一个电子科大的学通信工程的女同学一块回学校蹲心理测试,聊天中得知他联系了马展老师的课题组,好像有点想做医学图像处理?不知道她最后会不会来。
然后,第二天就是面试。我的顺序很靠后了,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线下面试,基本是2分钟英文自我介绍然后8分钟提问。由于电子学院,”我才是来者“。我很担心我数电模电一窍不通,以及简历里有一段关于”调制信号“的经历会不会直接把我干爆了。我也来不及准备什么,就只能背下自我介绍小作文就完了。
然后,我进房间以后,面对5个老师。还好,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其中有一位老师,他是炼丹的,他对着科研问了一些问题,我抓住机会疯狂输出,拖延时间。然后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可能综合一下简历,可能问了一个专业课的问题:”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继续抓住机会一顿输出,把自己帮忙做横向的时候的一顿实践都输出出来,一直耗到时间结束,后来得知面试的效果很好。
在那几天的过程中,我跟其他专业的人交流。我发现,计算机(其中大多数都卷炼丹)是真的卷,别的专业没那么恐怖。我觉得主要是差异化竞争的原因,CS的竞争可以被直接粗暴的归结为”论文(如果炼丹),rk,acm“,其实有点一言难尽。跟我一起的还有一个杭电学通信的老哥,跟他见面非常的巧,那天晚上我是填400道的心理测试,很晚都没能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那栋楼。然后那栋楼锁了,我和他一块被困了。最后是一位学姐帮忙刷卡放我们出去了。他也是联系老师,面试的时候有些不顺利,但最后还是顺利拿到offer了,还是学硕,他最后应该是确定要来了。
#5
在那几天的时候,我收到北深入营的通知。其实有点微妙,我原以为那位老师不会捞我的。我当时其实就不太想去了,但当时NJU电子学院的优营并没有下来,以及去一趟深圳,看看西丽大学城,然后去台山看一下爷爷奶奶。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我又去深圳了。
报道那天,我发现北大信工计算机入营的生源,其实也很恐怖。他们可能很多都是来冲北深三杰的,以及北深今年夏令营确实给优营发offer。我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学微电子的成电老哥,他跟我讲在成电上学遇到的若干次地震经验,以及他们那里的“英才学院”里的牛人们。或许西电多年前的钱学森实验班也是这么辉煌,只不过现在的各学院开的实验班,就纯纯是不管学生死活的政绩工程了。他带我解锁了骑电动车的技能。我和他把哈深北深清深转了一遍。
由于深圳寸土寸金,这三个大学,宿舍楼都是那种高楼。上下全靠电梯,校园面积其实非常小。路窄楼高,其实有一点压抑。
在跟这个成电老哥交谈的时候,我再次感到了不同专业的碰撞。比如他关心的是”北深一年能流几次片“这样的事情,他跟我讲他们”给二极管流片“,我其实不是很懂这个过程,但听着很新奇。
整个过程我确实是来旅游的,刚到的那天,那位老师拉我去实验室参观。我没去,也没回消息;然后面试完事以后的第二天,我直接说”校内实习走不开“给润了。所以估计老师也察觉出来我可能不是很想来,就没给我推荐优营。
面试的时候,是2分钟英文自我介绍,8分钟PPT,10分钟提问。有了上次的面试经验,这次就轻松很多。面试的老师也是五位,其中一位很出名的很好的老师一言不发,我猜测可能有多种原因。剩下那四位老师有的没的地问了一些问题,我深感不好评价。只能说,”0812 北大学硕“确实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哦对了,就在那几天,南开大学的老师拉我面试了一下。这位老师我6月底发的邮件,我一直以为是凉了。面试的时候,这位老师交流了很多technical的问题,也让我很受启发。虽然这么说不好,但确实和北深的老师形成鲜明对比。后来这位老师邀请我参与一下项目考核,关于文本生成3D的,我正有此意,于是就答应了。
从深圳离开之前,我收到计算所入营的通知。计算所和中科大冲突了,而且计算所有非常繁重的考核,所以我选择去中科大的营,以及早有耳闻中科大的营有入营大礼包。
再然后我也顺利离开,去台山跟爷爷奶奶住了一周。在那一周里,我得知我共同作者的那篇ICCV中了,但其实这有些晚了,最后没有起到什么影响。
#6
在我前往白云机场的路上的时候,收到了ICT的电话。意思是还想确认我要不要去,我也就实话实说了。之后我得知,ICT疑似连入营都被鸽穿了,甚至复活了连系统都懒得填完的人。非常恐怖,可能是和其他高校撞在一个时间的原因。
呆了一周以后,我提前一天前往合肥,为了跟高中一个同学见一面。我和他匆忙的找一个商超的饭店里吃了顿”螃蟹“:
跟他一聊,只能说是时过境迁,祝他考研顺利。
然后领了入营大礼包:
礼包里最好的我觉得是那个背包,质量很好,配色也好看,象征意义也到位。
和那天盛大的开营仪式:
然后,10系剩下的活动我就都给翘了……
到了合肥,我发现,共享电动车可以基本随时随地的骑。于是,我愉快的骑上电驴兜风。我本着规避风险的原则,屡次都选择在中科大西区一个门外面的肯德基吃饭。有时候会去东区吃食堂,但感觉有点一般。可能是西电的食堂太好了。
所以我好像并没有说,为什么我能入中科大的营。实际上一直以来我就没套过中科大,因为中科大往往联系的人很多。尤其是信院,会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来套磁,所以会有好几轮面试,好几轮考核。而且热门的导师更是会收到海量的邮件,比如一个同学跟我说一位知乎上推荐次数比较多的导师,邮件里仍然有400多封套磁信没有打开。以及中科大由于地理和学院政策原因,基本上给硕士生的实习只有3个月窗口期。所以我当时对中科大不是特别感冒,我不喜欢那种军事化刷顶会的气氛。我没有机会细致了解,所以可能是我的偏见了。
以至于最开始,我没有给中科大的老师发任何邮件。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跟我提到了一个老师。他说他发了邮件以后,老师加微信,说要面试一下。但一直没有下文(后来我们得知,那个老师一直在国外,这几年才回来招生,他可能不太熟悉……国内招生时候的行为动力学)。然后等到6月30号的时候,他好像还没凑够系里的推荐名额,于是那时候我发了一封邮件,就愉快的收到老师的电话然后答应下来了。(独特的抄底方式)
流程先是通过10系自己的面试,这个面试也是经典的英文自我介绍+PPT+老师问答。这个面试是不刷人的,就是走个流程。在这个面试中,我第一眼没认出来我套磁的那位中科大的老师。因为他在主页上用的是自己很年轻时候的照片,他当时问我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出他确实不是很熟悉国内招生。以及当时的五位老师里,有一位老师非常的刻薄,非常的压力。后来出来以后对了下人,发现那位老师最近确实在研控疯狂上分。
然后有两天时间,是这位老师课题组的面试。应该是我受到的最严苛的面试了,第一天面试的时候,由这位老师和他的硕士生们,对着他们整理的一个题库狂轰滥炸。问的问题涵盖了很多门课,我现在还记得那位老师亲自拷打我数字信号处理里的一个知识点,我记的不太清了。然后就一直斡旋,最后给那老师整无语了。整个专业课的拷打持续了一个小时。很多内容我都不会,当晚我直接跟同行一个同学去合肥的一处叫“天鹅湖”的地点去踩点了,其实根本不指望参加第二轮面试,我以为我会被直接刷了。
然后第二轮面试还是被选进去了,这个老师其实是在第一轮面试开始前就发了第二轮面试的内容,是要讲DDPM。这其实非常的不合理,让一个没看过扩散模型的人在两天里(还是在有额外的面试的情况下)看懂,并且作PPT,我觉得有点极端了。但由于我了解过一些扩散模型的基本概念,所以在那天的上午赶着把PPT做完了。然后在面试的时候,老师和他的博士生们一起拷打。但我介绍的时候一顿“ELBO”,“score-based”,“classifier-free guidance”,然后PPT里一堆公式,那些博士生们就直接放弃了问我扩散模型相关的问题的想法。转而开始围绕着信号与系统,小波变换与深度学习的结合,开始刺探我的深浅。这也和这个课题组的背景有关,他们主营业务里有low-level vision的那一套,比如超分,去噪等等。所以他们应该很熟悉这一套的故事,估计是看我本身也有这一片的经历,就开始拷打我了。
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是,那个大师兄问我:“你对一张图像做傅里叶变换,得到的这个复数,和其幅度谱,相位谱,哪个可以接着做卷积?如果做,对其作一个1×1的卷积,物理意义是什么?”,“如果我在设计一个网络,比如一个CNN,我多加一个branch,你觉得是引入Fourier特征好还是小波特征好?”,“激活函数用Sin和Cos会带来什么影响?”
结束以后,我又转了转校园。我发现中科大西区的建筑风格,确实很理工。有些一眼难尽;东区里又大多是树木(可能是我走错地方了)。
当晚,那位老师打来电话。说非常欢迎我来,意思是可以发offer,但信院又不允许老师作处承诺(统一要到9月20号才发offer)。那位老师确实是一位富有理想主义的学者。那时候,经历几次夏令营后我其实已经有点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了。于是就跟那位老师直说了,基本就是我可能不太想做low-level vision,3D object detection这种任务,可能会接着往下找(但其实指的就是去NJU了),于是在合肥的旅程就结束了。
#7
后来我就回学校了,故事基本也就进入尾声了。但回了学校休养的时候,有时候还会想冲一冲预推免“万一能捡漏去清北呢?”,毕竟简历里有一篇ICCV accept不去套磁,如锦衣夜行。于是我恰好看见绿群有个上交的老师有个直博名额,我就发邮件了。然后先是让一个博士生面试,我跟那博士生学长聊的挺好,然后就是跟那个老师。但那个老师疑似有点歧视我本科出身,而且好像也对我不是很感兴趣,就聊了不到15分钟就结束了。我进他发的会议之前,腾讯会议还显示他正在参加别的会议,显然是在面试别人。
后来他指派了一篇CVPR 2023论文的一周内复现,我之前没接触过,而且需要的前置知识确实太多。而且给的文章的代码还没有开放,我觉得这有刁难人的意思。可能是我确实配不上上交,于是我就直接“老师非常抱歉我放弃考核祝您招生顺利”了,也不折磨自己了。
后来,有一次挂着组会,组里一个师姐讲到了这篇。这个师姐应该搞这个搞了至少一个星期,都没复现出来。这可是整出来过SIGGRAPH,CVPR的高年级博士生。所以我真是不好评价那个考核任务。
然后南开的项目其实也在时不时推进一下,我和负责对接的那位博士生学长也是密切交流。他也是西电的,人非常厉害。估计是帮我跟老师说了不少好话,后来10号要项目验收,那时候我已经进入摆烂状态了。也就跟学长说已经拿到别处offer了,然后没过一会儿南开的老师直接打电话过来,跟我说了很多。PCA lab的老师之前都是南理工的,所以我的去处他也知道。他表示“尊重,祝福”。过了一天后老师邀请我去他们实验室举办的线下夏令营,包差旅费和住宿,还能吃顿好的,于是我直接就去了。
实际上当我作出那个决定的时候,就注定了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要发生。我整个来回非常的糟心,飞机上的咳嗽声此起彼伏,我现在也快了。
以及由于南开大学的门禁管的比较严,夏令营的面试(验收)是全在给学生开的那家酒店里进行的。但我还是换了三个门,跟不同的保安“argue”,最终还是得以进校门看了看,主要是想瞻仰一下周总理的雕像:
最后在那家海岛海鲜,我嗯造大虾,水饺和一堆我不知道是啥的东西。高级饭店的那个餐桌好像可以自己旋转,这样就防止了“领导夹菜我转桌”的尴尬。饭局上,学生们都很拘谨(然而我嘎嘎乱吃),然后我在的桌有三个老师在聊天活跃气氛。然后我终于意识到,老师其实已经招了很多年学生了,基本什么样的学生他都见过。比如有成绩好的,有经历丰富的。至于老师会要谁,那就根据不同老师想法而定了。有的老师认为均分都是提前一两周学出来的,意义也没多大;有的老师就认为本科就应该学课内的课,本科做科研是胡扯。所以,当老师点开一份简历时,他在意的可能会和学生以为的不太一样。所以,如果那时候敢胆子大一些的套磁,可能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然后跟那位老师辞别。他最后一句“咱俩到时候估计在苏州还得见面”给我整的后背发凉,感觉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最后差点没赶上回西安的飞机,我3点到的天津滨海机场,跑到值机柜台:“您好,我有一趟3点40去天津的飞机”,“这儿就是天津,你是去西安吧。”
#8
可能后面,我也不会去参加哪里的预推免了,夏令营的剧情也是全部结束了。整个这么一个半月,开销极大。家里给予了充足的支持,从小到大也没旅过游,这一趟属于是全给补回来了。感觉整个过程中得到最大的锻炼就是线下面试,现在已经不至于紧张了。反正就对着PPT瞎讲,备注也不用打。
去向就是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5402通信专硕了。因为当折腾这么一圈以后,我也意识到了,那些刷点的路数,能发再多CCF-A,我也不想干了。感觉那种纯换dataloader然后搭积木的口水文也没啥意义,三维视觉与其相比,是一个更有挑战性而且更容易获得正反馈的方向。想象一下两年后昏天黑地的某一天,一个人在炉子边守着,就为了矫揉造作出一个\bold{},这太无聊了。考虑到别的方向,如自然语言处理,我是根本不感兴趣;语音,出路更窄;搞theory对着公式凑结果冲机器学习三大会?感觉干不下来;2D计算机视觉,“硕士做计算机视觉是纯纯的脑瘫行为.jpg”,还是看看远处SIGGRAPH 2022的词云吧,那么大一个“neural”——“这就是我想要的啊.jpg”。
以及,看着那些例如3D生成,三维重建的任务,有一种“山就在那儿”的感觉。就像《最后生还者》里,艾莉和乔尔到了一个大学。艾莉问:“所以这些地方……人们住这儿只为了学习?虽然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乔尔回答说:“学习,派对,寻找自我。试图找出人生的方向。”。实际上这款2013年的第九艺术还能指引一下现在的学生:我觉得,如果现在有一些人,海投夏令营,集邮offer,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做这些只是为了追求所谓入营薄纱的快感然后鸽offer,享受自己三年以来大学内卷体验不到的快乐。那我觉得他可能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同时,冲title跟组里放实习且气氛融洽不考勤相比,还是后者更重要。毕竟要读好几年呢,人最重要的是开心。至于是不是CS,算了,我刚入学的那几天,是我距离CS最近的时候。后来我就把自己搞进一个实验班,专业变成“人工智能”了,所以我早就攀不上CS了。我本科里学的最好的课是信号与系统,这怎么看怎么都EE。
所以,再往上找,那些做三维视觉的组,我很难碰瓷上;不是做这个的我又不乐意,或者就得直博。于是,我就不上不下,完美的卡在这里了。
我并没有什么天之骄子的天份,我只是刚入学就一招不慎葬送掉自己整个大学生活的,不知道信息差的可怜人。我一是好吃懒做以及智力有限,卷不了那么高的rk;二是没有什么大的格局和视野,考虑不了什么润美帝,欧陆等等。以我这种在知乎里要被开除保研的背景,能有这样的去处我已经很满意了。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在实现某个渲染的时候,对着一堆CUDA thread的报错形神俱灭。然后想起自己一篇产出都没有,那时候我可能会后悔,当时为什么不选一个方便灌水的方向,混个直博刷title,然后美美的国企摆烂。我想援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9
时间已经来到了9月份,昨天刚交完保研材料。有一种“费劲功夫打造的传送门终于快就绪”了的感觉,但这次的传送门又把我传送到的地方,跟西安相比,离家的距离也没啥变化。
其实9月份还有一个小插曲,我给pjlab的那个邮箱发了个简历,然后其中一个实验室捞了我的简历,面试了我一下。但最终说是可以给zju的计算机直博学位,没能蹭上复交。以及做的是LLM相关的事情,我对此不是特别感冒。后来也就给拒绝了。
最近这几天开学了,由于现在已经没有疫情的限制了,很多学生家长都来送自己家孩子,顺便看看校园。那几天学校里非常的热闹,我有时候会走到丁香公寓里那边,看到那么多人,神情有些恍惚。尤其是有一天晚上看见他们考完新生入学考试,往宿舍里走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那时候,有一个人出来阻止我,叫我不要报实验班,或许事情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
但很难说最后会怎么样,如果我没有进实验班,顺着大流去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能会被卷死,所以可能也没必要后悔什么。我可能唯一后悔的,就是在大一上高等代数I考砸了的时候,就开始对均分自暴自弃。这后来导致了均分越来越寄。不是说嫌最后排名低,只是说,应该认真学几门课,不应该一赌气就大摆特摆的。我记得那时候在一些聊天群里,看见一堆高中参加过信息学竞赛的人耀武扬威,看不起这看不起那的。然后发现数据结构确实我看半天看不太懂的东西,人家一眼就看穿了。后来也就不想碰这门课了。
认真学上几门课,至少让大学在记忆中留下点更深的印象。大概大二大三的学年里,我都是平时不上课,在宿舍摆烂,其实你要嗯说是在翘课探索别的,倒也没有,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摆烂,长膘;然后期末前开始学,最后考试分数没别人高,又捶胸顿足,感叹自己rank低了,别人太卷了。
其实说穿了还是当时被毒打的少了,内心还不够强大。那时候的生活态度比较消极,人也比较悲观。总之这段话的真正内核是对我之前寂寥的大学生活的忏悔,如果我以后再翻过来看这段话,我希望我能以一种类似重生的积极对待那时候要迎接的现实,当然,趁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
这几天到过的非常平静,我每天上午和下午看看3D的事情,晚饭完坚持每天走到10k步。然后回来洗个澡看代码随想录,期望928填完系统以后可以找到个实习。
#10
最后没有什么变化:
以及我还是成功的找到了一个实习,离家也不算远,可以住家里。实习是去学三维人脸重建,看看能不能赶上明年的ECCV。
这个去处在世俗的眼光下(其实就是知乎的价值观下)基本属于没得看的。但能不受世俗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在阴霾和痛苦中折磨三年,我才真正独立思考,这种态度得来的来之不易。至少,如果要付出代价,那顶多就是跟刚入学进实验班那样——“在关键的结点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又能有多糟糕呢?
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这一切结束了。
“你可是这样的少年
梦想着穿越回从前
弦月下 着青衫 抚长剑”
“all in 3DV!”